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9 17:28:21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

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 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知识目标

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自信为什么有助于成功。

重点

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培养自己具有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难点

了解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

教法

尝试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学内容设计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知识回顾

1、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二、导入新课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冠军。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成功与自信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者的关系: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自负、自卑的危害。

2、培养自己具有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出示尝试题

1、自负与自卑的共同点。

2、自负与自卑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自负、自卑会远离成功?)

3、自负、自卑、自信与成功的关系是怎样的?

4、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五、合作研讨

任务一 “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活动一:阅读课本第23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

1、小铭为什么未能当选?

2、面对沮丧的他,你能给他提一些忠告吗?

活动二:阅读课本第23--24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这些想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归纳总结:自负与自卑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与成功的关系是怎样的?

任务二 自信有助于成功

活动三:阅读课本第24--25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活动四:读课文25页的活动探究,小组讨论:自卑的人会如何面对困难与失败?

活动五:读课文25页第二段后活动探究,小组讨论:自负的人会如何看待表扬与夸奖?

活动六:阅读课文第26页的活动探究,小组交流后回答:自负与自卑的人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六、当堂记忆:

1、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讲了两个大问题:1.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因为自负和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自信者有乐观、好奇、专注的良好心理品质。

八、当堂检测

练习册选择题

抢答

学生聆听

共同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阅读课本第23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

阅读课本第23--24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

阅读课本第24--25页的情景材料,自主探究后回答。

读课文25页第二段后活动探究,小组讨论。

阅读课文第26页的活动探究,小组交流后回答。

作业

尝试题1、2.

板书设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自负和自卑都以自我为中心

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于成功

自信者乐观

自信者好奇

自信者专注

教学反思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2

课标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里的“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自信者的心理品质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而自卑者、自负者又是怎样远离成功的;认识到不同的自信心水平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影响,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走向成功的愿望,初步形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知道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有助于树立自信,能对自己做客观、准确的评价;通过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帮助自己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

3.知识目标:能准确地分清自信与自负、自卑;明确三者与成功的关系:自信有助于成功,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为树立自信和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奠定认识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教学重点

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教学难点

自负、自卑与失败之间的必然联系。

为什么说自信有助于成功。

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导读单中的问题,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思路引领:

1、自负与自卑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

2、自负者与自卑者的这种心理会给人们带来什么?请说明原因。

……此处隐藏4936个字……做法,老师发现这些回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积极地准备,只是具体的方法不同而已。还有两位同学,他们在被推荐之后,是这样做的:

A同学:认为别人实力都比自己强,不用准备。

B同学:认为自己比别人实力都强,不用准备。

你对这两位同学的比赛结果看好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不看好,A同学会自暴自弃,输掉比赛;B同学会因为粗心大意输掉比赛。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再次印证了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自卑者因看低自己而放走机会。那么自负的人结果如何呢?我们看到自负者过高估计自己,当机会来临时,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机会白白浪费掉。总之,自卑和自负这两种心态的人都不容易获得成功。

PPT出示白岩松早期的自卑经历。

你觉得他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学生:回答问题──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不能很好地生存。

教师:展示白岩松的实际发展情况:他现在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曾主持《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节目,荣获“中国金话筒奖”,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请你猜猜他是谁?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这个人就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他采访过许多文化名人、商界精英、各国政要等等,节目中,他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从容自信。曾经自卑的他如何走向了成功和自信?

PPT展示白岩松的想法、做法。

从这段话中,你发现白岩松是靠怎样的想法和做法从自卑走向成功和自信的?

学生:回答问题──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做事情时做更充分的准备。

教师:能用什么样的词概括一下这样的品质吗?

学生:积极、进取、勤奋、专注、认真、负责……

教师归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不自信的感觉,比如当我们代表班级主持学校活动的时候,或者当众发言的时候,或者就像此时此刻这样,我们总会在心里问问自己“我行不?”我们看到,在“我行不?”这个问题面前,白岩松选择了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用不断地奋斗和思考给出“我能行”的回答,这表现的是自信者一种进取的品质。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即使面对质疑,也能够心无旁骛,不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干扰,全力以赴,坚定地说“不,我行。”这表现的是自信者专注的品质。而曾经自卑的白岩松也正是因为这份进取与专注的品质,才得以走向成功和自信。白岩松的事例再次提醒我们要发展地认识自己,也许我们曾经有过自卑感,但不要用自卑的心态做事,不要做自卑者,而要让自信者的专注、进取、勤奋等良好品质带领我们成功。

(在“成”字组词中选择词语:成功、成绩、成就……)

过渡:有句话说,不付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换来成功。如果你在比赛中失利了怎么办?

3、《汉字英雄》(失败)怎么办──积极、乐观

教师:出示PPT材料(《汉字英雄》第三季,被淘汰,怎么办?)设置比赛失利的情境──有位同学在复赛中不敌对手,没能进入总决赛。回到学校,同学调侃道:“我们可都在看你节目呢,怎么也不拿个奖回来啊!”

面对同学对他失败的调侃,他可能有哪些反应?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丧失信心,反驳,埋怨评委,从容看待结果等。

教师:整理并展示两种典型的反应方式──

反应一:只怪我运气不好,评委和比赛规则都有问题。再有机会比赛,没准儿谁赢呢。

反应二:我说过我不行,非得让我来,这次又出丑了吧,以后再不参加这种活动了。

这分别是哪种心态的人的反应?

学生:分别是自负者与自卑者的心态反应。

教师:播发采访参赛同学的音频,展示四中参赛同学的真实反应──面对老师、同学的调侃,他表现出一种不急不躁、从容微笑的应对方式。我下来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对比赛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评委和比赛规则难免有纰漏的地方,对手的识字量也确实很大,但我只要发挥好自己就够了。我在这个舞台上收获了很多,过程和经历更重要。”这是哪种心态的人的反应?

学生:自信者。

教师:他的这种反应好在哪儿?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种反应好在反映了人的乐观、积极……

教师:在“成”字组词中选择词语:成长、成熟……

总结──当我们面对困难和失败时,能够沉住气,保持乐观与希望,保持一份从容的心态,这是自信者拥有的品质。和参赛的这位同学聊天,他说最喜欢的格言就是爱迪生的一句话“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位同学就是我们四中初二年级的曾维预。乐观心态使得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同时能够积极为班级做贡献。(PPT展示该同学为班级所做贡献的例子)自信者与自卑者自负者相比,更能够在过程中反省自己,收获快乐。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刚才模拟、体验到的人生种种的选择面前,不同心态的人做出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自信者的选择是基于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拥有积极、乐观、进取、专注、勤奋、谦虚等良好品质,这些会促进成功、成就、成长……正如这句名言所说:“所谓珍惜自己,不是自怜,更不是自负,而是肯定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生命成长的责任。”(在副板书中,着重突出“成长”)

自信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对于民族又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重演开幕式4.5环失误)

你怎么评价俄罗斯人的选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信的人专注进取乐观从容,为自己赢得了无限的未来,而自信的民族也用这样的品质为民族赢得了世界的认可与掌声,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节目的成功推出也源自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选择自信,收获成长,同时,勇敢地展示我们民族的自信风采。

五、教学反思

首先,关于自信的话题,学生并不陌生,已经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经验明白自信对成功的重要性。但自信为何有助于个人成功?“有助于”成功不等同于一定成功,那么除了成功,自信还能给人带来什么?不自信是否一定不能成功?这些问题学生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课借助当前学生关注比较多的《汉字英雄》节目为背景,设置了敢不敢去、被推荐了怎么做、被淘汰了怎么办三个情境,依情境需要穿插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对比自卑、自信、自负给个人带来的不同结果,实现对自信、自卑、自负三种心态的更全面、理性认识。

其次,关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上,本课受到西方德育中价值澄清一派的启发,并没有单一线条地标榜自信的好处、意义、价值,而是在情境中对比三种心态的人面临选择时不同的想法、做法带给他们的不同结果,让学生自己在分析中自觉发现自信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再反感心灵鸡汤式课程的单调乏味,在不胁迫的氛围中实现教育目的,解放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政治教师不应该是传教士,赤裸裸地把高大上的信条抛给学生,而应该更多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方法。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