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知识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们已对进一步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想学物理到热爱物理。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具体的安排如下:
1、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
第六章 电压电阻
本章是学习电学知识、掌握欧姆定律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电学知识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
1.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2.会使用电压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本章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在初中电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基础。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八章 电功率
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第九章 电与磁
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周 次 内 容(课时)
第一周 电压(1)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2)
第二周 电阻(1) 变阻器(1)
第三周 复习和总结(1) 测试和评卷(1-2)
第四周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 欧姆定律及应用
第五周 测量小灯炮的电阻(1)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
第六周 复习和总结(1) 测试和评卷(1)
第七周 电能(1) 电功率(1)
第八周 电功率(1) 测量小灯炮的电功率(2)
第九周 准备期中考试
第十周 期中考试和评卷
第十一周 电与热(2)
第十二周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 复习和总结(1)
第十三周 磁现象(1) 磁场(1)
第十四周 电生磁 (1) 电磁铁 (1)
第十五周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 电动机(2)
第十六周 磁生电(2)
第十七周 复习和总结(1)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2一、备课组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学校和教学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紧密围绕学生发展,继续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总结和探讨高效课堂。
教学和教研相辅相成,配合科组工作,提高备课组队伍的团队力量,提高年轻初三物理的教育教学经验,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把初三物理备课组建设成为学校优秀备组。
二、工作要点
1、加强教学常规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制定好初三备课组教学进度表,分配集体备课内容做到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有效。
2、按照教学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确保各备课组教学计划的实施,加强集体备课,按科组分配准备公开课,组织听课评课,反思等。
3、立足高效课堂教学,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关心佛山中考动向。
4. 配合学校做好阶段测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工作,为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提供客观、公平和公正依据。
5.认真进行质量检测与。备课组统一进度,对每单元要进行统一的质量监控,比较。同时,强调阅卷及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
6研究考纲、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组织学习20xx年版课程标准,讨论学习20xx年新教材,解读中考说明和20xx年佛山中考试卷。
7.开展中考备考研究,做好初三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为中考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与镇、区、市教研室教学指导活动,研讨提高教学的效率。
8.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四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 ……此处隐藏18532个字……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在本章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物理思想有: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这一章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 在光现象的基础上, 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 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 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1.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丁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第一个主题“物质”下的一个二级主题。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15一、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学的基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3.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看,236班、237班、238班三个班虽平均分拉距为1-3分,不太理想,故本学期一定要注意均衡施压,松紧得当。严格按照“基础——强化——基础”的策略进行。
四、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本期教学7——12章6章内容,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5、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6、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7、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8、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9、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10、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11、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第1 周 3.1-4 7.1 力 7.2 弹力
第2 周 3.7-12 7.3 重力 单元复习
第3 周 3.12-13 第七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4 周 3.15-18 8.1 牛顿第一定律 8.2 二力平衡
第5 周 3.18-22 8.3 摩擦力 单元复习
第6 周 3.25-29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7 周 4.1-3 9.1 压强 9.2 液体压强
第8 周 4.7-12 9.3 大气压强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9 周 4.15-19 单元复习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0 周 4.22-26 期中考试
第11 周 5.2-3 10.1 浮力 10.2 阿基米德原理
第12 周 5.6-10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单元复习
第13 周 5.13-17 第十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4 周 5.20-24 11.1 功 11.2 功率
第15 周 5.27-31 11.3 动能和势能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6 周 6.3-7 单元复习 第十一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7 周 6.13-14 12.1 杠杆 12.2 滑轮
第18 周 6.17-21 12.3 机械效率 单元复习
第19 周 6.24-28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20 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