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1如果单纯的上这样一课,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肯定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不知道人类为什么要去做所谓的“征服自然,探索未知的”极具危险的事情。但是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这些问题心中应该有了答案。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的意图很明确:一是教他们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培养语文能力;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向太空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相关历史,并感受人类在探索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激励学生学习英雄,勇于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我也事先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他们从新闻媒体报道上,熟知中国的航天飞行员,如杨利伟,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知道神五、神六飞天成功的壮举。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航天事业成就,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可是,按照教学计划,这一课只有45分钟的课堂展示时间。于是,所有这些内容是要求学生课下上网了解,并预备在这一单元的活动课上进一步了解。解决了学生事前了解未知的知识以后,我觉得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所在。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认识英雄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行为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至关重要,课上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深入挖掘,我认为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2这是一篇演讲词,虽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是并不讲究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更多地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情感打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一、文本教学:从朗读中体会情感,并训练学生听读并筛选信息的能力。二、人文教学: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真正的英雄的内涵。
对于人文教学,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所以我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个体感悟。无论是七位英雄的精神体会,还是美国精神的领悟,最后是联系到全人类,都是让学生自己去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新鲜的。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仅锻炼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在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层次地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演讲词本因以情感动人,设计中虽有体现,但是教学中却忽略了这最关键的要素;概括英雄的事迹中缺乏有效地手段等。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感谢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给予我的宝贵意见。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31.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是美国总统罗纳德 里根为以身殉职的七位宇航员所作的一篇悼词,学生对文中蕴意深远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品味、鉴赏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课前与部分同学进行了“师生同备课”的活动。为配合课文的讲解,学生搜集了有关“挑战号”失事以及为探索太空而牺牲的航天英雄的相关信息素材。为进一步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探究、拓展,又想到和学生共同搜集本次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故事,这样就与文本中里根总统的演讲主题密切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
2.二期课改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一开始速读完课文后就设计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对文本感点的讨论以及让学生对失去亲人的家属如何进行安慰和对文本中的英雄最想说的话进行丰富的想象。整个授课过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人文精神。
3.本文教学的目的实际是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灾难的无情和不可预测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敢和坚强!学生们也深有感触,这些天每天我们都面对是中国的大地震的灾难,我们已经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看到了面对灾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向困难低头,咬着牙,挺过去!里根总统的这篇演讲稿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心理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让美国人民看到了绝望中的希望!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我们也改变不了外因,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我!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我们自己!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4本周我上了组内研讨课《真正的英雄》,我希望同事们能给我最真诚的建议,而不是赞美之辞,以促进我的进步和成长,所以,我也没有任何修饰,向他们展示的是我推崇的真语文课堂。
感谢同事们中肯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1、关于全文朗读。这是里根总统的一篇演讲词,文辞优美,所以我设计了全文朗读这一环节。为了不使朗读单调,也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开头我范读,总领段和总结段齐读,抒情段女生齐读,号召段男生齐读。孩子们读得很用心。可是,这一环节用时过长(将近8分钟),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张,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课后,同事提醒我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导读。其中提到本单元要求练习快速阅读课文,并没强调感情朗读,所以,这一环节如果时间不够是可以省略的。这一提醒也让我反省:以后备课要更细致更全面一些。
2、研讨里根总统所说的美国精神这一部分,由于时间紧张,没能给孩子们留出交流的时间,以致回答不够全面。“自主、合作、探究”,合作非常重要。
3、拓展部分,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挑战都”陨落——天祭》这首诗,然后出示了中国宇航员杨利伟的事迹,让他们就此仿写一首诗。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项如果作为课后练笔更好,孩子们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而课堂上改为写颁奖词即可。
当然,为了鼓励我,同事们也对课堂上一些亮点提出了表扬。不过,最让我开心的还是他们对孩子们的表扬,对孩子们说和写的能力的赞不绝口。
读完全文后,我让孩子们对文中有感触的句子作批注,孩子们争先恐后,说起来头头是道,更有同事谦虚地说自己都自叹不如。拓展时的仿写部分,虽然时间不够孩子没能完成,但几位同事都说看了坐在身边的孩子写的,发现写得真好,很有感觉。这些能力,从他们初一进校我就开始重点训练了。我宁可省下做题或传道的时间,用来给他们阅读和思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心怀孩子的未来!我想,能力的培养远比分数重要,良好的语文素养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5我上《真正的英雄》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点:
第一,紧紧地抓住朗读这个突破口,让学生体味作品情感,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品味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丰富而强烈的感情。教师的范读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我首先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课文5-13段,既为学生起到了示范作 ……此处隐藏3087个字……无情和不可预测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敢和坚强!
学生们也深有感触,这些天每天我们都面对是中国的大地震的灾难,我们已经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看到了面对灾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向困难低头,咬着牙,挺过去!
里根总统的这篇演讲稿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心理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让美国人民看到了绝望中的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我们也改变不了外因,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我!自我的改变才能改变自身!
让每天都健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都快乐一些吧!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我们自己!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8这是一篇演讲词,语言丰富,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非常适合进行朗读教学。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
一、文本教学:从朗读中体会情感,并训练学生听读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人文教学: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真正的英雄的内涵。反思如下:
设计得当之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先有清晰的了解,紧接着是简洁的背景介绍,不拖泥带水。引入课题时,对文章的体裁,特点,做了明确的介绍,用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
2、整体感知环节。听读,并有明确具体的听读要求。然后解决听读要求思考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重点阅读第二部分,熟悉英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位英雄的主要事迹,侧重概括能力的训练。
3、品读交流解读探究环节。此环节采用择句赏析形式,从演讲者对英雄的评价中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崇高。当我们了解了真正的英雄后,我们自然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力的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设计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环节设计显得繁杂,按部就班,分散了时间,该展开的内容欲放又收。比如拓展环节,学生在挖掘英雄的崇高精神思想时可能已经会谈到,老师这时加以引导最好,没有必要后面再单独提出来说,有重复嫌疑。至于练笔,可以作业完成。演讲词只在初步感知环节中设计了一次听录音朗读,后面的环节中没有再指导朗读。忽略了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不能够做到对学生学情的充分分析考虑,在教学中就不能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
改进方法:
1、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要坚决摒弃为使教学环节齐全而设计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学情分析,教该教的,涉及到其他的知识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可面面俱到,同时又蜻蜓点水。
2、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中,不必局限于文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时拓展,深入解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切不可学生想说时不去适时引导,绕一圈后又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说。
对于人文教学,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要始终围绕学生的个体感悟。无论是七位英雄的精神体会,还是美国精神的领悟,最后联系到全人类,都应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去逐步深入体验的过程。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新鲜的。
真正的英雄教学反思9本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学习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相扣,能高效的完成预设的任务,比较充分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设计目标。
设计得当之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本环节在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先有清晰地了解,紧接着是简洁的背景介绍,不拖泥带水。引入课题时,教师对文章的体裁,特点,做了明确的介绍,用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
2、整体感知环节。听读,并有明确具体的听读要求。然后解决听读要求思考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重点阅读第二部分,熟悉英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位英雄的主要事迹,侧重概括能力的训练。
3、品读交流解读探究环节。此环节采用择句赏析形式,从演讲者对英雄的评价中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崇高。当我们了解了真正的英雄后,我们自然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力的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4、板书的设计则着重体现演讲词的两大特点,同时体现情感思路和演讲主题。简洁醒目,又突出重点。真正实现了板书功能的最有效化。
设计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环节设计显得繁杂,按部就班,分散了时间,该展开的内容欲放又收。比如拓展环节,学生在挖掘英雄的崇高精神思想时可能已经会谈到,老师这时加以引导最好,没有必要后面再单独提出来说,有重复嫌疑。至于练笔,可以作业完成。演讲词只在初步感知环节中设计了一次听录音朗读,后面的环节中没有再指导朗读。忽略了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不能够做到对学生学情的充分分析考虑,在教学中就不能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为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有可能不能完全实现。
改进方法:
1、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要坚决摒弃为使教学环节齐全而设计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学情分析,教该教的,涉及到其他的知识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可面面俱到,同时又蜻蜓点水。
2、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中,不必局限于文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时拓展,深入解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切不可学生想说时不去适时引导,绕一圈后又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说。
范例九教学技能与策略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设计得当之处:
1、文本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比较成功。在导入、背景介绍、朗读、主题概括、重点品读、拓展延伸、结语部分都整合了多媒体资源,运用恰当,它们的使用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时容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拓展文章内容,并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2、教学方法设计选用较恰当合理。开篇之处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第二个环节的朗读教学法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利于学生把握演讲者的情感,理清文章思路。重点品读法,展示批注举例,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做法不论对文本的解读也好,还是对学生方法的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知识、情感等人文素养的提升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教学模式的选择有点单一,为突出重点,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成了学生单方面的汇报展示。教学媒体的制作也显得有些粗糙。
针对以上不足,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汲取专家、名师的优秀的做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掌握运用媒体技术,进一步向成功教学迈进。
总的来说,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 也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学设计不仅是对知识学习问题预设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价值取向是要从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转向为学生的“学”而设计,要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