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时间:2024-07-09 17:28:30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1

看完电影,一堆杂音。

这片子很难不被和《穿普拉达的恶魔》比,同样是菜鸟女如何在职场中挣扎求生,同样是讲的是看起来光彩耀眼的职场生活。相比之下,杜拉拉的电影节奏太匆忙,不是快,是匆忙,感觉徐静蕾想表现太多的细节和场景,限于时间和体裁,只好把很多细节场景堆在一起。信息量很大,但是观众未必完全吸收,留下印象。

《穿普拉达的恶魔》中,米兰达的优雅缓慢登场,对比的是整个杂志社因为她的提前到来的一片混乱,一慢,一快,一方面突出了米兰达的“范儿”,一方面让观众对米兰达对手下的残酷有了第一印象。

普片中安妮有一堆好友,杜片中也以杜拉拉的弟弟这个角色来作为杜拉拉日常生活的补充,我第一个反映是,这个弟弟不会真是徐静蕾的弟弟徐大刀吧?姐弟之间固然看起来更温馨亲密,但是一堆好友也有不同的衬托作用。

展示北京的壮阔时,反复都出现了悲剧的建筑:大裤衩。我每次看到大裤衩出现在镜头的右边都忍不住笑出来,徐静蕾不是和ccav有仇吧。不带这么损ccav的。还有就是这几次出现大裤衩,感觉是同一机位一次拍摄的,因为角度和伸缩几乎一致。

杜拉拉升职记小说主要是讲杜拉拉如何在外企生存,升职,爱情只是个意外的产物。电影把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作为了主线,很难说这么做的对错,因为我们不得而知导演徐静蕾是打算拍职场片还是爱情片,不过爱情为主线的结果是淡化了很多小说中外企生活残酷的一面。因为电影变成了爱情片,所以原作中玫瑰和李斯特的斗法,王伟前女友黛西和王伟的斗法,杜拉拉和黛西手下的斗嘴,都消失了,杜拉拉在DB的升级变得没得受什么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比穿普拉达的恶魔,安迪的上级一开始就试图把安迪打到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以及各式各样的勾心斗角。差距还是蛮大的。这是个遗憾,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不是那么光明,这毕竟是电影,不是童话。

玫瑰和黛西合二为一,并且从上海女人变成了至少是海归。是个不错的改编,小说里对上海女人有一种刻骨的仇恨和挖苦:永远都是气质美女;永远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小聪明;下场都不好。电影要这么拍,估计就别在上海放了。而莫文蔚演的很出彩,莫文蔚没正经在职场上滚打过,却自然地演出了对手下的刁难,迁怒;对上司的不卑不亢;看到杜拉拉和王伟在一起时的冷静。真是生活里常见的职场白骨精。戏里她一面提前告诉王伟其被解雇,一面不许杜拉拉走漏消息;年会上当着杜拉拉和王伟共舞一曲,又翩然而去。这一个情节不知道是谁设计出来的,太生动了,完美展现了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这么阴阳两手,既让王伟对杜拉拉生出不满,又让杜拉拉被当面打脸,还拒绝了王伟的挽留,成功地在这两个人之间埋下了不***。牛人啊!

本片里,杜拉拉和王伟在板件冲突一场戏里,徐静蕾的气势不太足,给王伟的巴掌也不如原作响亮,感觉徐静蕾是在念台词,而不是如小说里破釜沉舟逼王伟摊牌,然后转身走人。黄立行没有原作里王伟那种京城子弟的慵懒和潇洒。给徐静蕾的压力也不就如原书描写的足。我很好奇女性对黄立行怎么看,我只觉得他尖嘴猴腮,没想到身边几个女性,个个都说他帅,迷人,等等。看来男女眼光还真是不同。此外,海滩一场戏,王伟嘲笑杜拉拉身材不好,如果王伟台词念慢一点,镜头多给几秒,效果会不会更好?这个笑点几乎是一闪而过,我是觉得比较遗憾的。

小说里杜拉拉的几次升职和加薪,都是艰苦作战得来的,而在电影里却化成了简单的N年后,数字XX。这个表现手法应该说是比较苍白的。小说里杜拉拉干掉野心勃勃的帕米拉,和黛西等人斗法。等精彩情景,展现了杜拉拉在残酷现实里的成长,而电影里却完全没有,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雇人的场景。

对比《穿普拉达的恶魔》里,安迪亲自去通知曾经的上级,其被取消去巴黎的一幕比,更是高下立判。

不过要说成功的地方,也不是没有,杜拉拉一开始的浅色,菜鸟打扮,随着剧情的进展,慢慢开始变成彩色,大胆的职业装,最后进化成前上司玫瑰的一身冷艳黑色,倒是比较能表现人物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一看,哦,原来本片从头到尾都在炫耀衣着光鲜来着。原来这不是童话,不是职场片,更不是爱情片,是时尚片……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2

昨晚看了《杜拉拉升职记》。说实话,这是我一再说服自己对老徐的又一次关注,每次我都特别特别希望能看到她演技和导演水平的进步,但,我还是失望了,而且这次是彻底失望。这部电影让我不得不作出一个决定,从此不再看老徐的片子,无论是她作为演员还是导演。

《杜拉拉升职记》感觉就像是一场有故事情节的时装发型化妆秀。爱情故事中没有惊喜;职场故事只是蜻蜓点水;人物对话平淡无奇;老徐的表演矫揉造作,令人鸡皮四起;男主角丑得惊人;唯一的安慰是片中的三个女配角莫文蔚、李艾、吴佩慈的表演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塑造鲜明,令人信服,尤其是莫文蔚,她虽然长相一般(迦兰见过其本人),但却是为舞台而生的那类演员,镜头感强。

先说说老徐。从老徐一开始红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虽然说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我还真的搞不懂她到底为什么受欢迎。说她有才也是差强人意,她备受瞩目的导演和书法作品水平皆非常非常一般。人也实在不漂亮,没有什么女人味。作为女人,我看舒淇的娇嗲,听舒淇的娇嗲都非常舒服受用,但说实话,看老徐发嗲,我真的立即起鸡皮。作为一个专业表演系毕业的科班演员,她的表演怎么可以娇柔造作到如此地步?对老徐表演的终极评论是:她只有五种表情。一是露齿开怀大笑;二是婉约抿嘴羞涩浅笑;三是木然全无表情;四是生气嘟嘴作受气小女生状;五是边说边哭。我说老徐不会表演,实在是因为她不知道表演的真谛,她的表演只有表面,而没有灵魂。她演的所有角色,没有一个能进入人物的心灵深处,去咀嚼和体味人物的内在,与角色的灵魂对话。也就是说,她只会表情,而不会表演。不要说把她和老戏骨诸如蒋雯丽来比较,那简直不是一个段位上的`比较;就在同台戏中,她的表演也绝对地输于另三位女演员。没有灵魂的角色,她换再多的服装,梳再多种发型,依然不能感人。不感人的表演,便是失败的表演。我用十多年的时间期待老徐的进步,但我终于发现,我不需再期待了,她不是为舞台而生的,艺术灵气永远无法强求。她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对茨威格的亵渎,如今的《杜拉拉升职记》虽然对原著伤害得没有那么严重,但依然是败笔之作。究竟她知不知道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表演?同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想请问她能不能琢磨一下人家琼芳登那种令人折服的表演?

再说主题。《杜拉拉升职记》原本就是以升职为主题的,但电影版变成了职场爱情双主题,显然是想用浪漫爱情故事来讨好观众。事实上 ……此处隐藏3617个字……不断的为升职而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不顺,王伟很贴心的带小杜在喷泉处减压。真是不错,让我想到了两个词,纯真,美好。在如今这个社会,只有卸下面具,人才能放轻松啊,正如张国荣的《夜半歌声》中的只有在夜深/你和我才能/敞开灵魂/去释放天真。小杜正不断在为升职而努力,而现在rose已经做到了想做的位置,却又不开心了,因为她失去了最重要的王伟。我能怎么说呢?她把生活丢了。只剩下工作,想想只有米没有菜的午饭,是不是会索然无味。人活着,匆匆几十年,是要天天快乐的。

其中有很多的对话,半洋半普通话。真是听着别扭。有能耐你说顺流了嘛,说一整句来一大段。然后把我们雷死不算了。合计现在在教我们学完形填空,估计和我一样看了这部片子的同学们,四六级都会有所提高吧。

不得不说,他们在泰国拍的那段戏真的是很美,估计今后泰国的旅游会热一段时间了,尽管他们那里一直都不是很太平;非诚勿扰后北海道开始兴建专门卖给中国人的别墅,大约200W左右,所以说看看现在电影中的广告,那是一个做得比一个多,但是我感觉,还是《杜》这部片子拍的最自然,最好看,比那个《捐款》好太多了。广告恰如其分得出来。就好像美女们脸上么的面膜似的,虽然你知道她化了妆,但人家化得好,给人以美感。

之后为了躲避讨债的,小杜穿上了比基尼,我不得不说,女人的胸(或者说老徐一类的),挤一挤还是有的。呵呵。他们在海滩玩耍聚会之后,两人去开了房,不得不说,老徐就露个后背就被称之为大胆,突破极限。真是让我稍有些大跌眼镜,当然了,作为老徐这样的良家妇女,估计这样也就是她的极限了。然后提一下在泰国海伦因为坐车太快和小杜突然分开了,后来知道是因为和李文华幽会去了。个人觉得这个细节做得真好,有照应。不过相比较而言,那个开车的可真会开啊,开个小黄包车就那么疯狂,快赶上我玩疯狂出租车了。

最后电影有一段,rose为了王伟辞职,两个人拉手,王伟手松开了,我纳闷为啥这样了,小杜咋没看见呢?而后来那个吻也是rose自己送上门来的啊,王伟也没做什么动作。但还是让小杜生气的了,不过你王伟虽然说是长的帅但是也不能这样啊!之前小杜第一次在你家看到rose时你说之后给人家解释,但是看来你之后还是食言了。王伟啊,为啥不能低下头哩?性格太高傲了。男人啊,“平常”心啊!

最后那段两人和好,在许愿树那段。老让我想起来《____》中的那棵许愿树。呵呵。小杜终于算是修成正果,从月薪3000到月薪25000,算中产阶级(HR经理)了吧。女人啊,相信自己就一定会成功,会有所收获。(说一句,大城市的压力真是不断的推迟大学生的结婚问题啊。小杜都33了。)

总之整个片子看起来,很轻松,给人很阳光的感觉。而且时装给很感觉很时尚!很漂亮。比那些T台上的模特穿的好看多了。总结下,我认为,这次老徐拍的这部商业片,捎带些文艺,片子整个看起来很清晰明朗。很好看。给所有即将毕业准备参加工作的和已经工作的人推荐。

这个片子也给我一个憧憬吧。去大城市努力+坚持=成功,包括爱情。就算最后不行了,卸甲归乡。也会有一段让我感动的流泪的时光让我去回忆。

P.s:第一次写评论,可能会有些想流水账。希望大家能体谅。谢谢看官抽出的宝贵时间来看本评论。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6

一部《杜拉拉升职记》风靡职场,不论新老白领,都希望从这个小姑娘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问题终极解决方案。

电影版的《杜拉拉》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徐静蕾扮演的杜拉拉是如何从一个职场“菜鸟”,成功完成职场三级跳,晋升为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的HR总监,跻身职场“白骨精”的行列。

粉丝网友们总结了杜拉拉升职的“三十六计”。包括在业务上,无论你在外企还是国企,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行当,要想不被边缘化并加快职位的上升,就要紧挨着核心业务这棵大树来发展;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责,什么要自己做,什么要向上级汇报,什么需要上级的支持和他人的协作,要有判断力,知道自己独立决定事情的范围;“学到东西”固然重要,更要清楚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当你手中握有筹码的时候,也是你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最好时机等。

而在职场人际关系方面,如果你不想用你的职业前途赌一把,那么千万不要在你不同意上司的决定时,就贸然跨过他越级行事;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擅自做决定,但也绝不是什么事情都要问领导,领导是需要你帮他分担,而非事事都要烦他;面对强硬的同事,一味的妥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非常重要,你的坚持有时会让他肃然起敬。

在徐静蕾本人看来,杜拉拉身上有很多这个时代女性的影子,有主见、渴望独立、在道德底线之上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想做的事情;努力、尽量回避小女人心态、对感情含含糊糊、对工作毫不懈怠;脑子灵光、有韧性、会学习、对人际关系敏感、对生活看法实际,适当的时候还会耍些无伤大雅的小计谋。徐静蕾认为,对于大多数职场女性而言,相比比尔·盖茨的成功,杜拉拉的故事对于职场人士,特别是职场女性,更具有借鉴和模仿的价值。

如果说职场女性可以参考杜拉拉,那么职场男性则完全可以效仿《三国演义》中的最佳职业经理人——赵云。有专家将职场人士划分为四种类型:有能力有脾气型、有能力无脾气型、无能力有脾气型和无能力无脾气型。这四种类型中,最讨领导欢心,升职最快的,毫无疑问当属有能力无脾气型的,例如赵云。

赵云同志除了有勇有谋、能力出众外,还特别听话,很能领会领导意图,并按领导意思办事。他不像张飞那样脾气火暴,也不像关羽那样性格傲慢。这样的员工是老板最喜欢的,升职理所当然就很快。

然而,真想像赵云那样平步青云,还真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是要有能力、有业绩。诸葛亮《隆中对》计三分天下,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张翼德大闹长坂坡、赵子龙千里单骑救主,每一个人都是依靠卓著功绩,才换来职位的升迁机会。同样,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盈利机构而非福利院,想要升职,业绩是必需的。

其次,具备职场老黄牛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是必要的,但鲁迅提倡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却不完全适用,职场升职定律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学会做会“叫”的牛。工作业绩有了,还要设法让老板知道。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应该能看清每个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努力程度。但请不要忘记,老板都是很忙的,不可能做到事事都了然于胸。因此,不要抱怨老板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而是你对职场规则缺乏了解。最后,还要学会敢担当,要在老板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为何赵云如此深受刘老板的赏识,原因就在于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想当年,周公瑾用美人计引诱刘备,并准备在刘备赴江东成亲时把他干掉。赵云作为侍卫队长,勇挑重担,识破了暗藏的刀斧手,最终使刘备不仅全身而退,还抱得美人归。职场人士要学会承担重任,并要保证圆满完成任务,成为老板最需要时候的最可信赖的员工。如此这般,想不升职都难。

当然,有时候还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坚持。当一批又一批老同事选择跳槽,纷纷地离开公司时,坚持留下来的人渐渐就会变成元老,升职的机会自然就会变大。不过,升职也要克服急躁心理,因为老板也有自己的考虑。因此,不妨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